但一切的噩梦,也便是从这佛国开始。>
班典上师来到佛国后,发现这里的百姓虽然人人尊崇佛法,但佛祖在这里已经名存实亡,百姓们只是表面上带着佛的仁慈,背地里都在干男盗女娼的勾当,这佛国实际上就是一个附佛外道,是人吃人的地狱。>
如果地狱里的恶魔都空了,那肯定是都跑到这佛国里假冒佛祖慈悲,干着吃人的勾当!>
在佛的眼里,万物都有善的一面,好人容易救度,恶人不容易救度则更要救度,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中的众生痛不欲生,他们才更需要救度,人人都挑软的柿子去捏,那个硬的留给谁去呢?班典上师能用苦行一生来为自己年轻时候犯下的过错赎罪,就能看出他的心志何其坚定,所以他决定在这附佛外道的佛国里修建真正的佛堂,布道传经,想要救度一方人。>
作为苦行僧,身上自然是没有多少金银财物,这佛堂里的每一砖每一根木梁,都是班典上师和小乌图克亲手搭建起来的。>
佛堂虽然小而简陋,但总算是给佛祖有了一处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
这座佛堂在小乌图克眼里不只是住着佛祖,还住着他和恩师,是护他保他的家。>
起初,佛堂的香火并不多,甚至穷到差点饿死在佛国里。>
但班典上师不管前路有多少险阻,他始终佛心坚定,从不放弃要度化这些佛国子民的决心,只剩三根手指头的他,打零工,给沙漠商人背货,赚钱给佛堂贴补香油和用度。入了冬春活少的时候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佛法,这其中自然受到不少冷眼和白眼,但班典上师总会不厌其烦的一次次上门宣传佛法,那张布满皱纹深沟的和蔼面容,始终带着善意微笑,从未见他对谁动过嗔怒。>
而这一住,就是三年,小乌图克长大到八岁。>
这三年虽然过得十分艰苦,但有一处遮风挡雨的佛堂,一老一少在苦中作乐,倒也不觉得枯燥。>
而在这三年里,班典上师还从奴隶贩子手中救下两个人,那两个人一个叫阿旺仁次,是农奴的儿子,一个叫嘎鲁,是北方游牧部落的孩子,他们两人都是被奴隶贩子通过商船运输到佛国的。>
佛国修建在大裂谷间,每年需要大量奴隶凿壁、扩宽崖道、修建栈道、屋子、大石佛像…所以佛国对奴隶的需求特别大。>
阿旺仁次和嘎鲁是偷偷逃出来的奴隶,他们无意中被班典上师救下来,西域太大了,入目处只有浩瀚无垠的沙海,二人自知逃出佛国无望,于是都决定在佛堂里暂住下来,顺便打些零工为佛堂减少开支,以报答班典上师的救命之恩。>
自从多了阿旺仁次和嘎鲁两个人打零工补贴佛堂,再加上有两人帮忙扩建佛堂,佛堂也越办越有起色。>
救度到阿旺仁次和嘎鲁,仿佛是一个好兆头,在班典上师的持之以恒恒心下,周围邻居不再对班典上师和新盖的佛堂那么抵触了,偶尔也会来上柱香,献上点香火钱。>
万事开头难。>
他们持之以恒的善心…似乎终于得到了回报……>
就连乌图克在班典上师的耐心劝导下,也逐渐放下内心自卑,怯生生走出佛堂,渴望能像正常同龄人一样有玩伴。>
呼——>
佛光再次拨动过去经,晋安适应了一会才完全适应,他这次是站在乌漆嘛黑的山洞里。>
滴答——>
滴答——>
幽暗深邃的山洞里,传出水珠滴落声。>
忽然,山洞里传来一群小孩的声音,他驻足辨别了下声音方向,然后在漆黑山洞里迈步走向声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