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12米高度,叶片呈现奇特的六边形,上面有一些特殊的纹路,四周有机器人在采集桦树汁液。
还有那比平常小树苗都要粗壮的月球稻,明明已经收获了一季度稻谷,现在却又开始抽穗。
这些植物经过基因改造和太空育种定向培养,光合效率都有不同的提升,植物的果实成长也与在蓝星地面不同。
因为有亲身参与太空育种大项目,所以于洪斌清楚的知道,现在一季稻、两季稻都不是什么问题,甚至四季稻都已经完成,除此之外,还有两年才能收获一次的两岁稻、三年收获一次的三岁稻,也都有培育出来。
不同的成长周期,稻谷的品质各有不同,味道和营养都有差别。
于洪斌也想过将可以丰产的稻谷,尽快拿到蓝星去大面积种植,但是也必须要符合官方的规定,一年一年收集数据,慢慢移种。
新科区的太空育种项目基地面积,也是一年比一年大。
甚至现在都大到,蓉城市怀疑九州科技是不是要将“发家”的地方,培养成生态养殖中心,而非科技制造业中心.……………
当于洪斌在向会议室进发的时候,大夏官方的专家团队的生物工程专家唐毅,已经来到了会议室。
他轻触了一下自己眼镜视野中的虚拟功能键,看到了该功能键的信息。
【氧气自给率:89%
单位区域食物产量:可满足1200人日均需求
水循环:闭环率95%】
而在这个数据的下方,则是滚动着九州科技全体子公司与夏科院月球农业项目的合作名单。
今天要谈的项目并不简单,他也没有把握能够谈妥。
甚至于,此时此刻,他和同事们都没有办法闲聊。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九州科技不可能在这些会议室里面“毫无布置”,他们说的任何一句话,都肯定会被监听,然后反馈给相对应的部门团队。
或者说,在当前月球上,也只有那些位付费用户,才有个别人会相信,九州科技说不会安装监听设备,就不会安装这类设备。
也可能是因为环境逼迫,现在大夏官方的科学家团队成员,那部分在月球呆的时间比较长的,都已经学会了各种眼神示意的方法。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