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策英明白老爹的担忧,忙劝道,“当然同意。千载难逢的机会。不管这齐国公是真病还是装病,是他主动上提出辞官的,就是官家和皇后也不能拿此事做文章。>
没想到这齐国公这么识趣。拿下三司使后,父王说话也能硬气不少了。”>
赵宗全原本还有些犹豫,可听到最后一句话,马上拍板,拿过奏章,提笔在空白处写了个大大的‘准’字!>
半个时辰后,顾廷烨走进紫辰殿,见赵宗全心情好似不错,很是难得啊,捅了捅赵策英,“太子殿下是不是遇上什么好事了?”>
赵策英见到好基友来了,忙小声说了齐海请辞的事,顾廷烨惊讶脸道,“这么巧?我看八成是装病,不过这样也好,对大家都有好处。”>
赵策英笑道,“也算是这几天难得的好消息了。”>
接下来,陆陆续续又进来两人,分别是太子小舅子沉从兴、原禹州知州吕大防。>
见心腹们全都到齐了,赵宗全批完手中的奏章,让内侍把奏章送中书省。>
和一众心腹闲聊了几句后,太子赵宗全就拿起一旁的几份圣旨,一一递给了几人。>
众人摊开一看,都高兴的大呼小叫起来....>
世子赵策英被封为颍国公。>
太子第一心腹,小舅子沉从兴,封为威北侯,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
原禹州知州吕大防,进位资政殿大学士,权知开封府。>
首席谋士李继勋,进位龙图阁学士,升任中书门下侍郎。>
顾廷烨成了侍卫步军司指挥副使。>
众人齐齐拜倒,“臣***,多谢殿下!”>
太子赵宗全抬手笑道,“众卿救驾有功,这些是官家所赏赐,该谢官家才对。”>
众人闻言,又朝福宁殿拱了拱手,神态极其敷衍。>
赵宗全对着顾廷烨道,“仲怀,原本想封你个侯爵,可我和官家说了,你想要宁远侯的爵位,如今宁远侯爵位是你大哥占着,官家这边暂时没答应,你要不再考虑一下....”>
顾廷烨拱手道,“殿下,臣心意已决。”>
“不都是侯爵爵位。你顾家一门双侯,多光耀的事?你怎么就这么死脑筋呢?!”>
赵宗全骂了两句,见顾廷烨还是一脸坚决,扶额道有机会他会再找官家,商量这事。>
顾廷烨忙拜倒,“辛苦殿下。”>
赵宗全拿起茶杯喝了两口,润了润喉,连连叹了几口气。>
威北侯沉从兴好奇问道,“姐夫好好的叹什么气?”>
赵宗全马上倒起了苦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最愧疚的就是囊中羞涩,心腹的奖赏暂时只能打白条....>
沉从兴诧异道,“我听说朝廷的税收,都超过9000万贯了,比前两年都多了两千万贯,这都不够花?”>
赵宗全解释道,“赚的多了,可花的更多,这两年各地灾害不断,救灾抚恤的花费,每年就多出1000多万贯,加上每年都会多出好几万厢军,到了年底根本没什么结余...”>
但凡遇上天灾爆发的地区,朝廷就会在灾区大量招募灾民充入厢军,供其衣食,免得他们聚众造反占山为王,成为不利于统治的因素。>
中书门下侍郎李继勋出声道,“接下来两月,朝廷将会有好几笔大的开销。>
殿下的登基大典,按惯例会给朝臣和汴梁的众百姓和百万军士奖赏,还会免除一定的钱粮赋税,所有费用加起来,差不多需要1500万贯。接下来还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