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特性,也就不会影响到激发反重力的效果。>
同时,高临界温度意味着电流载量提升,对激发反重力效果只会起到促进作用。>
“很好!”>
等应展明说完以后,王浩率先鼓起了掌。>
其他人也跟着鼓掌。>
应展明听到掌声激动的脸色通红,他终于能用勇气看向王浩,也带着激动看向其他人。>
周晖朝着点了点头。>
周晖旁边的人不由问道,“周教授,这个小伙子是你的学生吧?”>
“是啊。”>
周晖得意道,“展明可是我最优秀的学生,所以我加入组里的时候,就一起推荐了他。”>
另一边的人也叹道,“周教授,你这个学生真是了不得,还这么年轻,未来前途无量!”>
“真是青出于蓝啊!”>
“长江后浪推前浪……”>
周晖顿时很有面子。>
虽然加入研究组到现在,他一直都没什么成果贡献,但是他的学生帮助组里解决了大问题。>
这个功劳也能算他一份吧?>
……>
会议结束。>
应展明立刻成为了焦点。>
他的方案听起来并不复杂,说直白些,就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远远比不上一些高级材料专家拿出的方案。>
但是,有效最重要!>
他的方案获得了实验组上下一致认可。>
王浩也肯定了应展明的方案,直接说明会进行采纳,后续就按照方案进行对应材料的制造。>
这很了不起。>
王浩主动过去和应展明握手认识,赞叹他不被实验框架限制,鼓励他继续为实验组努力工作,许诺阶段性研究结束以后,会给他发放更高的奖金,并把他的贡献写进报告之类。>
然后,王浩思考起了研究组的人员问题。>
现在研究组的核心成员中,材料、核磁等方面的学者,都是科研部门直接派过来的。>
周晖就是如此。>
应展明也是周晖打申请才过来的,是‘直派’学者中唯一年纪低于四十岁的研究员。>
科研部门派过来的学者,都已经有不小的名气,可以说是各自领域的顶尖学者。>
同时,年纪也都不小。>
周晖都已经五十七岁了,年纪再大一些都可以考虑退休,结果在‘直派学者中’只能算中游水平。>
前沿性的科学研究,需要更多的年轻学者。>
年轻学者往往更具有创造性思维,而年龄大的学者容易被条条框框所限制,很难有什么高价值的想法。>
“是不是该换几个人?”>
“年纪大的留两个就够了,其他人回到原来的岗位,让科研部门再派几个年轻学者过来,资历低不重要,知识扎实就好……”>
“像是周晖、杨承造、李树民……”>
“这几个……”>
王浩想想都有些无奈。>
周晖、杨承造等几个老教授,确实非常重视项目研究工作,颗粒性材料的研究上,他们都拿出了十几页的报告。>
每一份报告都牵扯高端材料制造技术。>
有些内容甚至完全超纲,让参会的人都听不明白,但没有反馈任何‘正确’的想法。>
换句话说,他们的工作根本没有意义。>
“实验组内也应该有竞争机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