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姆湖计划实验基地的学者帮忙分析。>
一大群人分析出了一个结果-->
“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黑线就是湮灭射线,而且是核聚变中心装置释放出的湮灭射线。”>
情报中心马上给上级决策层做了报告,“照片上出现黑线是很正常的,但几个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探测卫星和空间站,几乎同一时间拍到黑线,而且持续时间都在13秒到18秒之间。”>
“其次,黑线正对的位置就是种花家核聚变工程基地。”>
“最后……”>
情报中心负责人说道,“我们已经知道了湮灭射线,还知道湮灭射线和湮灭力场设备有关。我询问过好几个顶尖学者,也包括库博团队里的科罗特,确定了一件事,核聚变装置,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复杂的湮灭力场发生装置。”>
“几条信息加在一起,我们有理由相信黑线就是湮灭射线,换句话说,核聚变团队正在利用中心装置,进行湮灭射线发生实验……”>
这个推测的结果是很可怕的。>
决策层听着都感觉心惊胆战,最可怕的并不是拍到了黑线,而是黑线持续了十几秒钟。>
如果黑线就是湮灭射线,也就代表种花家掌握的湮灭射线技术,可以轻松的击中低空卫星,甚至是击中国际空间站。>
一号决策人听着报告都用力揉了揉额头。>
他们之前只是认为湮灭射线有危险,能够直接威胁到卫星,但并不认为种花家的湮灭射线技术,能够直接击中卫星。>
威胁和能击中是两回事。>
比如,有新的国家制造出了某种导弹,其导弹覆盖距离已经包含了另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另一个国家就可以说,“这种导弹技术已经对我们产生了威胁。”>
实际上,因为是研究的新技术,威胁还是很小的。>
也许被导弹覆盖领土的国家拥有完善的反导体系,而新研究出的导弹肯定大概率远谈不上精准,等等。>
威胁,说的是‘可能影响’;能击中,就是直接影响了。>
就好像路上有人拿了一把刀,另外一个人,则已经把刀放在了其他人的脖子上,只要一用力就能够杀死对方。>
哪种情况更可怕呢?>
这当然不用回答。>
现在一号决策人的感受就是这样的,种花家拥有的湮灭射线技术已经不是‘能够威胁’,而是‘能够直接击中’,不仅仅是低空卫星,甚至直接击中国际空间站。>
而他们……>
没有任何应对方法。>
面临威胁的不只是国际空间站,还有军事上的直接威慑,大多数侦察卫星都处在120~200公里高空的低轨道和350~1500公里高空的中轨道上。>
军用通信卫星倒是不用担心,一般通讯卫星都是地球同步通卫星,其高度大约在35786公里左右。>
“过万公里,不用担心……”>
“但也不一定,既然能达到400公里,谁知道不能达到几万公里呢?”>
“如果他们使用这种基础,我们的卫星都可能瘫痪,连基本的通讯和定位都做不到……”>
仔细想想,头皮发麻!>
……>
阿迈瑞肯的各个部门沟通,一起分析湮灭射线技术的影响,最后发现他们根本无能为力。>
现在要么就直接发起战争,发射导弹击毁核聚变中心装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