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也说不定,里面可能蕴含着我们不知道的原理……”>
“强湮灭力会让粒子内部反应变化,但只是能量逸出,没道理会制造出……如果是极强的反重力场,感觉才有关系。”>
“总之,这是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可以去查一下核子组织,还有费米实验室那边的资料,也许能有发现。”>
诺沃提尼和布莱恩带着惊喜离开了。>
反物质,确实是个很符合的想法,从理论上来说,正反物质相互抵消并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这个过程就是纯能量爆炸。>
虽然反物质的存在性依旧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明,但人类对于反物质的研究也是有进展的。>
早在1995年,欧洲核子组织进行的粒子对撞实验,就‘疑似’发现了少量几个反氢原子。>
2010年,欧洲核子组织宣布,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他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也就是少量的反氢原子。>
这并不是‘反物质存在’明确的证明。>
欧洲核子组织俘获反物质的方式,就是通过强子对撞机进行实验,之后做非常复杂的数据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有‘少数的单个原子’消失不见,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发现被认为是‘正反物质抵消爆炸’。>
类似的发现不止是欧洲核子组织,费米实验室也有相关的发现,他们有一次甚至宣称制造出了几万个反氢原子。>
‘几万个反氢原子’,听起来实在有些骇人,实际上,就只是在实验过程中,检测到异常能量爆发数据,并进行的分析结论,而不是说真的制造出了反氢原子并保存下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粒子对撞实验中出现的‘异常能量爆发’数据是非常显着的。>
简单来说,近似于‘质量转化为能量’。>
依靠‘质能方程’可以轻易计算出,质量损耗能够转化为多么庞大的能量,即便只是氢原子,转化的能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着名物理学家罗布-汤普森参与过反物质研究的实验,他认为,“反物质的发现将会引领人类的变革,使得人类的星际旅行之梦将成为现实。”>
有很多科幻小说,星际旅行的飞船都是以反物质作为燃料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想把人类送上火星需要千万吨以上的化学原料,而如果是以反物质为燃料的话,仅需要几十毫克,同时时间也大为缩短,只需要六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
由此可见,‘质量转化的能量’会有多么庞大。>
这也是物理学界对于反物质研究的最大动力。>
若是能主动去制造出反物质,并使其和物质发生‘抵消反应’制造能量,要比‘可控核聚变’都有吸引力太多了。>
……>
实验项目结束。>
项目组得出了几个确定的结论,包括‘粒子参与的反应’、‘纯能量爆发’等等,但爆炸的基本原理还是没弄明白。>
后续就要看个人或者团队的研究了。>
好多参与实验的个人和团队,都迫不及待的返回并参与到公开数据报告信息的分析研究中。>
这一时间点是最容易出成果的。>
何毅表现的也有些着急,但不是急着回去做研究,而是说起了‘反物质’的问题,“王院士啊!你想到了反物质,怎么直接说出来了,我当时要提醒你又不能直接说……”>
“他们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