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机之所以很少用的,一个是强度不够,另一个就是性能严重跟不上。”>
“我说的性能,也包括内部的检测能力、数据监测能力。”>
“粒子对撞,最重要的两部分,一个是对撞强度,另一个就是数据监测能力。”>
“如果只是改进对撞机,比如,改进粒子加速器,让粒子束的速度更快,即便是成功完成对撞实验,撞击后的数据采集也会非常不准确。”>
“数据采集不准确,各种检测指标差很多,实验就会没有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浩顿时恍然。>
他犹豫了一下,继续问道,“也就说,正负电子对撞机内外性能都跟不上,那么,如果我们要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对撞机,需要多久?”>
“啊?”>
阎耀军听的愣了一下,旋即道,“十几年前还论证过,但一直不通过啊,单单是论证、筹集资金,再投入制造,就需要几年吧?快一点,一切顺利,我估计也要三年以上。”>
“建造、完善、测试,一直到能够进行对撞实验,也需要个几年吧?”>
“十年,差不多吧!”>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不用考虑什么论证、资金问题,我指的是一切开绿灯。”>
“那也要五年以上。”>
阎耀军说的非常肯定,“这种大工程可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而且,王院士,说实话,我们现在缺少相关领域的学者,需要的时间肯定会更长。”>
“不止是建造需要时间,即便建造出来,没有足够多相关领域的学者,后续进行实验都是个问题。”>
“我们也不可能,自己制造个大型对撞机,找一大堆国外学者来帮忙做研究吧?”>
……>
阎耀军说了很多东西。>
王浩也对于相关领域有了很多的了解,简单来说,现阶段没有大型的实验设备,同时,人才数量也严重不足,甚至快到了‘断层’的程度。>
这是很头疼的事情。>
“难道要和核子组织合作?或者就慢慢的等,慢慢的建造……”>
“最少五年啊!”>
“而且,即便是制造出来,也缺少人才……”>
王浩想想都很头疼。>
另一边。>
阎耀军则是非常兴奋,他完全没有想到,王浩竟然对粒子对撞实验感兴趣,而且还准备研究‘强湮灭力场环境的粒子对撞实验’,甚至还谈起‘可能会支持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
他可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如果真要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并进行相关的粒子对撞实验,他肯定会担任非常重要的职位。>
阎耀军赶紧打电话给老师胡厚荣,带着激动说起了这件事,“胡老师,你一直号召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现在有希望了!”>
“王院士说,他会支持!”>
“有王院士支持,项目肯定没问题了,到时候,一切都会开绿灯,一切都会很顺利!”>
“我们就能真正……”>
阎耀军连续说了一大堆。>
胡厚荣直愣愣的听着,并带着极度复杂的心情,强行表示自己非常欣慰,放下电话以后,马上用力捂住胸口。>
他深吸几口气,才把吐血的冲动压了下去,“我才刚办理退休,刚回到老家,王浩就支持建粒子对撞机了?我可是奔波了十几年前,参加了无数次会议,号召了无数次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