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天夜里,只见赵青独自坐在藏经阁顶上,双目紧闭,进入了一种极深层、至静至极的入定状态,元神离体三寸,感应着天地间的变化。>
无声无息间,周围的天地灵气源源不绝地渗入她的体内,滋润她的精神、真气,并通过神气冥冥中的联系,转化为了输送给元神的能量。>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这两句,正是修道最核心的状态,与佛家的禅定异曲同工。>
此时此刻,赵青的心灵静如深海,将“易筋经”对五识的提升作用,逐渐发挥到了极致,比常人灵锐上百倍,近乎与意识、末那识融为了一体。>
在这种状态下,她逐渐感到天上星宿共同在这无边的宇宙一齐运转,天地之精神,化为了自己的精神,天地之能量,亦化为了自己的能量。>
忽然间,赵青用真气倏然封闭住了自己的眼耳口鼻身五识,意识、末那识与元神结合在了一块,沉入脑海深处,断绝了对外的一切感知。>
在一片虚无的空间中,时间仿佛停止了流逝,进入了永恒永寂的境界。>
月光轻如薄纱,洒落在赵青的身上,也洒落在下方的藏经阁上,还洒在了数十丈外、一个缓缓接近的黑衣人身上。>
若有扫地僧这等级数的高手在旁边观察,便会惊异地发现,她周身的生机竟然在感应中逐渐消失,退缩到了身体的更深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整个人就像变成了一块冰寒的玉石,至静至极,几乎停止了一切的生命活动。>
所谓阳主动,阴主静,至阴正是至静至极。这本是佛家的四禅“舍念清净地”与“致虚守静”道功的结合,在赵青一身至阴至寒内力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特殊变化。>
这几天,通过与扫地僧的交流,除了三门高深内功外,佛门的四禅五通也带给了她不少收获。>
佛门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与四禅八定相互关联。>
初禅天断鼻舌二识,可以修成浅层的天眼通和天耳通,对应着道家“练气化神”的阶段;二禅天五识皆无,由意识引发浅层他心通,对应着“炼神”;三禅天强化前三个神通,对应“还虚”的前期;四禅天引发神足通和宿世通,对应着“还虚”的后期。>
进入“无学位”后,修至舍弃四禅后的灭尽定,就可以向“无余依涅槃”的境界迈进,引发漏尽通。不过,这个“漏尽通”其实只是一种境界的象征,并没有什么实际能力。>
它不属于四禅的范畴,与四禅相对应的只有另外五通。>
这里的神通,并没有某些经文中那么玄妙的能力。或者说,要随着修练者境界的提升,才可能开发出更加神异的功效。>
在赵青的理解中,其中的天眼通、天耳通,应该就是第七识对眼识、耳识的加成效果。>
比方说,天眼通就是内视、透视、遥视、微视,有些类似于自己当初刚修成第七识,可以看到体内体外各种光点的情况,但效果更加精微细致。>
天耳通就是强化听力的距离,还可以增加接收频率波段的范围。>
他心通,则是第七识对意识的加成效果,相当于出现了心灵的感应,可以通过感知他人散逸出来的精神念头,探查他人表层的心理活动,但人数一多,就比较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