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读书人打交道,一定要避免口水仗。>
这是大家的共识,因此两人都给了宇文佋很大的尊敬。>
宇文佋此前态度不是特别明晰,似乎是支持‘立长为尊’的说法,但似乎又对先帝内侍口传的‘贤者为先’感到兴趣。>
他不轻易表态,文臣的存在感就不是很高。>
有部分的文臣投奔了杨铭集团,认为大将军杨铭所说的是正统,是更应该得到支持的一方。>
但今日宇文佋在场,他没有机会再顾左言他,必须要进行表态。>
因此等宇文佋讲完之后,杨铭灼灼目光看向宇文佋,开口道:“宇文丞相是三朝元老,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驾崩月余,而我乾元还未定下新君,此事若是写到青史上,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宇文丞相说说,这新帝该如何立,该力谁?”>
杨铭根本不管宇文佋所说的‘奏请无上天元神尊’一事,这事只是新帝登基之后的必备流程而已,岂能作为理由?>
宇文佋想要从此事中脱身,保持他超然物外的数朝元老身份,但杨铭却偏偏不愿意让他脱身,非要让他下定论。>
用的言语也非常巧妙,青史留名,黑历史传万代。>
这种事情是最让读书人在意的事情,因此文臣之后,很多人脸色都变了。>
殷殷目光看向了宇文佋,想要从宇文佋的身上得到信息。>
宇文佋瞥了杨铭一眼,澹澹道:“纵观我朝诸多皇子,老夫以为,当择其一人为有道有德有才之新君,促使其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读书人一讲就是一大堆。>
讲的话杨铭又听不太懂。>
王宪则忍不住露出喜色,听宇文佋的意思,是要立“有才之人”,而“有才之人”,便是之前他一直主推的二皇子。>
大皇子虽然年长,但在先帝口中,无人君威严,这是硬伤。>
果然,老匹夫还是跟着皇帝走的,不会轻易改变皇帝的意志,这是他们文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
杨铭集团里的人,则纷纷脸色大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宇文佋临阵倒戈,转向内侍集团?>
都三朝元老了,如此不爱惜羽毛,要与太监同流合污?>
他们不敢相信这一幕,望向宇文佋。>
宇文佋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
最后总结道:“故而,老夫以为,大皇子性宽和,寡言语,素有大志,实乃乾元明君。”>
宇文佋表态了,支持大皇子。>
与众多老臣文臣一样,宇文佋最终选择的还是立长为尊。>
虽然说了一大堆,但不外乎就是这四个字。>
柳暗花明又一村,杨铭顿时大喜。>
而殿上的王宪则脸色彻底阴沉下来,毫不客气的冷笑道:“原来宇文丞相也准备忤逆先帝遗志,这满朝文武,竟无一忠臣吗?”>
他一脸的失望,彷佛是听到了先帝遗诏一般。>
底下人听了,不由地有些内心动摇。>
先帝余威还在,如果真如这太监所说,先帝是准备立二皇子的,那他们这些人在这里非要立大皇子,不是欺君罔上吗?如此大逆不道?>
杨铭当然不能任由王宪带节奏,他开口怒骂道:“你口口声声说先帝遗志,你把先帝遗诏拿出来我就信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