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州之主的称呼改变,但一城之主,则称之为“太守”,一县之主便称呼为“县令”。>
太守、县令主要是以政务为先,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但前提是要先报州官知晓。>
除此之外,还另设参军、都尉等地方军职,实施军政分离。>
曹肃的目的不是为了推行太守制,而是改进原先已经明显落后的城主制,使得治下的资源更加集中,更能够高效的运转。>
这整顿政务,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直到这一年的年末,这政务整顿才初步完成。>
在此之前,以荣太师为首的朝廷向曹肃发出了强烈的抗议,指责曹肃无故离开治所,是为谋逆之举。>
曹肃则怒骂荣太师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号召天下的义士共同举兵,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双方各打嘴炮,荣太师则派遣一路人马抵达了禹州地界,似乎与曹肃已有接壤之意。>
但双方也都没有动手,都十分克制的分隔在雒水两畔,没有轻举妄动。>
宣和五年的秋季,曹肃表奏朝廷,自担任镇北将军以来,北方数州平稳有序,立下赫赫功劳,自封前将军,自领了冀州府府主、光州府府主之位。>
曹肃等于是无视了朝廷,所谓的表奏,也就做做形式。>
天下间的有识之士都看得懂,如今的整个朝廷都名存实亡。>
于是南方众多诸侯也纷纷效仿,有封自己前后左右四大将军的,有封自己各种乡侯县侯的,整个天下的职位都一团糟,连前将军都有好几个。>
针对这种情况,曹肃在年末的时候,再自领了大将军一职,直接跨越到了整个帝国最有权势的高官位置上。>
曹肃做了大将军,等于是有了封将的资格,麾下的众多将领也都纷纷升官,像王猛便被曹肃封为镇南将军,统领光州,坐镇南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宣和六年春,曹肃在冀州府外举办了盛大的祭祀活动。>
四州之地的众多武林宗门接到曹肃的邀请,纷纷来到冀州府外。>
其中以赤云宗、定天宫的两大宗门为这次活动的领头者,众多宗门代表参加完祭祀活动后,便在冀州府外等待着大将军的召唤。>
但大将军曹肃却迟迟没有召唤诸人,众多门派也不好主动上将军府询问,只好纷纷在冀州府的客栈先住下来。>
冀州府一下子涌入了四州的众多宗门,倒是更加热闹几许。>
江湖人议论纷纷,也多少都有些忐忑,不知道大将军的召唤是个什么风向标,接下来的武林路又该如何去走。>
三月初,冀州府丰白阁,定天宫、赤云宗两宗代表齐聚,在大将军召唤之前,先行碰个面。>
冀州比起幽州,更暖和一些,到了三月初,就已经是草长莺飞三尺天的美妙季节。>
丰白阁内人声鼎沸,到了夜间,更是文人雅客无数,烟花巷里显现北地繁华。>
定天宫来参加会晤的是副宫主穆修远,而赤云宗则是由新晋副宗主万不平带队。>
万不平与曹肃相识多年,又是江湖上颇有声望的大侠,而今迈入了而立之年,更是武功精进,成为了赤云宗首屈一指的顶尖高手,成为了新晋的副宗主,也是将来的宗主人选。>
而穆修远先前与曹肃见过一面,之前又是时开毕跟前之人,老成持重,德高望远,这次的冀州府会晤,也只能是由他来带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