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州东,与江州交界之处。>
鹿山设置的南诸侯敌军只有区区三万,三日前,苏朝领兵破之,斩杀数千首级,俘虏万余人马。>
这些俘虏,苏朝派遣少量府兵送往北面的禹州,其余兵马则继续向南,不到三日光景,便来到了汝州东,踏过清罗江,要进入汝州作战。>
背靠大江,道路难行,整个汝州,适合骑兵奔袭的地方不多。>
大军一进入汝州,立即就被在汝州东面布防的诸侯兵马发现。>
汝州东,小城渝州,统兵于此的是丁星麾下大将赖开良。>
赖开良本是平州宗族子弟,之后拜入平州鹤之阁修炼武功,丁星席卷南国后,赖开良便投奔丁星,成为了丁星麾下大将之一,几年后,逐渐成为丁星麾下第一战将,统帅丁星十余万兵马。>
丁星成为了一方诸侯,赖开良也因此威震南国。>
此番诸侯联军作战,赖开良这一路就领着丁星、元宗的兵马,在汝州、江州交界处,迎战从鹿山飞奔而来的苏朝大军。>
苏朝大军是这几路里,被认为最弱的一路。>
首先是苏朝本身战绩并不光辉,直到现在,也只是击败了一个陶明文罢了。>
陶明文虽然在西州称霸多年,但陶明文毕竟没有来南国活动过,南国的众多诸侯,又岂能知道这“冲天大将军”能有多厉害,所以苏朝的战绩放在他们眼中,不值一提。>
加上根据前期的情报传言,苏朝这一路的兵马也是最少的,且多以骑兵为主。>
骑兵如果在北方,自然是无往而不利的超级大杀器,可以一旦过了禹州,南国各州水网密布,道路崎区,地形上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冲杀,也就汝州东部区域稍微有一点的平原,可以供骑兵奔袭。>
因此曹肃才在此路布局。>
所以南国大将赖开良也明白这一点,在渝州、苍梧等城池重兵把守,中有大江大湖为依靠,抵御苏朝骑兵的冲击。>
渝州城北面,某处平地上,苏朝率领的青年军抵达。>
骑兵静悄悄的蹲在那里,全军静默。>
不多时,探子来报——>
“苏帅,渝州城守备森严,赖开良领兵五万镇守。”>
五万精兵,守备一个小城,虽然只是小城,但听闻已经加固修缮多日,苏朝手底下多为骑兵,攻城不利,五万精兵驻扎的小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花多长的时间才能攻下。>
“这十几路诸侯都疯了,压箱底的兵力全都拿出来了,沿着清罗江布防的兵马,恐怕已经超过五十万人。”苏朝身旁,马超啧啧称奇。>
马超虽然以前是小将,但现在已经成为了虎贲中郎将,算得上是苏朝麾下第一战将。>
燕廷之所以可以调动近四十多万的兵马,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燕廷拿下了剑南道,收获了剑南道囤积的粮食,如此才能支撑起一场平定天下的战争,但南国诸侯,经年累月的在打仗,就算南国粮食收成本来就好一些,但又能经得起如此消耗?>
“渝州不好打,赖开良听说是一个严谨的人。”苏朝身旁,军师吴明澹澹的说道。>
吴明是跟着曹肃多年的老人了,这几年越发沉稳,也彰显出了厚积薄发的谋士实力,成为曹军之中的中流砥柱。>
苏朝虽然是这一路的主帅,但在明面上,也要听从吴明的建议。>
马超直言:“不如就别管这渝州城了,绕开渝州城直奔汝州府,拿下汝州府,则汝州可平。”>
马超和曹肃待的时间长了,如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