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175米左右,无业,摆摊卖过布匹。据说人很文雅,善书法,此处民警便谈不出更多的情况。或者说,他从来没纳入过警方的视线。在鹤岗数十万人口中,甚至在年轻人中,他都只算个平均数。如果警察把这类人的一举一动也看在眼里的话,那么警力必须增加20倍以上。孙海波被牵连进来主要是由于他去田家的次数比别人多,而且,他是田原去南韩打工的介绍人,田原去车站只有他去送行。田原去南韩的事现在还是个谜。 假设把孙海波视为犯罪团伙成员,那么这个团伙还差两个人,没有人看到过田原、孙海波和别人经常相处。孙海波原住南山矿一号楼,结婚后住砂轮厂附近。既认识田原,又认识孙海波的有闫文宇,男性,身高167至168米,瓜子脸,白嫩皮肤,眉清目秀,平时言语不多,表现平常。值得注意的是,他原在案发现场南山矿北楼三楼水电科工作,负责收水电费,1994年底辞职。家里是干部。 把田原、孙海波、闫文宇3人看成一个团伙,勉强说得过去。那样还需要加上一个人,孙海波的弟弟孙海滔可以算作一个。孙海滔24岁,180米身高,人称“滔子”,和他哥哥一起做过短期摩托车倒手买卖,两人比较亲近。当然,把孙海波的弟弟孙海滔划进来,田原的弟弟田雨也值得考虑。田雨在初二那天与其母出走,其母在哈尔滨一户人家作保姆,他也跟去哈尔滨,说是到省城谋个事情。走的时间有点蹊跷。能够考虑的重点对象就是这些,总的看来,田原的接触关系不算复杂。三伙人,其中两伙是“刀枪炮”,具备作案的车、枪等条件,也具备作大案的心黑手狠,体貌特征上则不尽适合。另一伙人没有发现有劣迹,但仔细研究,体貌特征上更相似一些。
会议进行到半夜11点多钟时,会场上又有激烈的争议。一派人认为孙海波嫌疑最为重大。孙本人在外貌上与匪徒中戴警帽的一个相似,并且,他也应该最了解田原最后的行踪。 另一派人认为,孙海波介绍田原去南韩,所隔时日已远,田原完全可能在南韩干不下去又返回鹤岗,参与了犯罪行动。孙海波等人从气质上不像作大案的人,况且以前连小案子都没作过,缺乏经验,不可能一下子搞得那么大。简直说,他们是否摸过枪都值得怀疑。此案理解像是“二棱子”或“黑子”一伙子干的,起码从作战经验上看像。
前一派反驳说,孙海波等人未必没作过案、没使过枪,倘若高成国、小金鹤两案是他们干的,那么他们在心理上、物质上都有了一定准备。他们不见得是没有前科的人,而可能是隐藏较深,从未暴露的人。 后一派意见也反驳说,高成国、小金鹤两案同样可能是“二棱子”等人干的,乔复山已经跑去北京,很难说不是为了逃避打击。孙匡男发言时,会场上安静下来。在公安大学读书时,孙匡男就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毕业前一直是
全校的学生。凭着他敏捷的思维、熟练的组织能力以及标准的仪表,同学们都预言他前途无可限量,但他从来收敛放达,不为已甚,至今不过做到处长,而且已经觉得够了。在他看来,能做好这个处长实非易事,尤其在需要对棘手的案情明确表态的时候。而现在就是这种时候。
“根据大家凑的情况,我更倾向于--”他顿了顿,“孙海波这伙人是做大案的材料。”
“我认为,田原去南韩打工这件事,是‘128’大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说,早在几个月前,这伙人就已经把全案的过程筹划好了。”
“为什么一具尸体丢在这里,我们查了那么多天,查不出尸源呢?这个人就住在鹤岗,是本地人,有家庭,有邻居,有熟人,我们查得再粗,也应该得到线索。管片民警再失职,也不至于连一个失踪人口都查不出来。可是就是没有查出来。为什么呢?就因为罪犯事先已经摸清了我们产工作方式,知道案子一发生,大规模的排查就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