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和未知条件,这样有好处,可以使大家重新得到共识。
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还是那样几条:工作力度问题,死角问题,寻找尸源问题,四太监狱的摸排问题,寻找撬杠打造人问题……不能怕繁琐,更不能悲观动摇,指挥员坚定了信心,工作面貌就会有一个大的改观。
五、撬杠——水落石出
为调查撬杠的来源,江援朝带领着物证组找遍了下野地、莫索湾所有有汽锤的地方,足迹踏及各团场、各营、地方乡镇所属的加工站、修理厂、私人维修点……自8月30日在白榆林带草丛里发现撬杠起,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五个昼夜了。
9月4日,江援朝来到148团的一家修造厂。
这是一个土院,里边一个敞棚,一排平房,敞棚内设有烘炉,有锻打铁活的汽锤。
江援朝把撬杠拿给锻工师傅看,锻工师傅接过去摆弄一阵,说:“这像是我打的。”江援朝说:“你再看看,会不会弄错?”锻工师傅口气坚定地说:“我打的东西我知道,不会弄错,”
江援朝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跟对方拉呱一阵,锻工姓王,叫王善华。
王师傅回忆说:“来打撬杠的是两个男青年,30多岁吧,时间我记得是5月底。”
江援朝问:“王师傅认不认识这两个人?”
王师傅摇头说:“没见过,是生人,找到修造厂来的。”
江援朝问:“他们说话是什么口音?”
王师傅说,“一个是咱本地人,另一个像外地的,哪儿的口音记不清了。”
江援朝又问:“这两个人有多高?”
王师傅说:“外地的那个有一米八的个头,还要猛点,另一个也有一米七的样子。”
江援朝问:“有那么高吗?”他这样问,是因为在专家论证会上,依据足迹等线索综合分析,高个子的身高被定为1.74米。
“有。”王师傅比划着说,“有这么高。”
撬杠认上了,两个人来打制对上了,一高一矮,一本地人一外地人也对上了,应该说,确认三师傅就是撬杠打制人,没什么问题。王师傅再次反映出,大个子的身高超过一米八0。
江援朝打电话向杨德禄厅长报告,立刻赶回指挥部。杨厅长听完汇报很高兴,派重点线索组单笑夏与江援朝一道,再次前往148团,查证与犯罪嫌疑人有关的线索。
单笑夏和江科长来到修造厂,先见到修造厂门卫马永福。
马永福50多岁,他回忆说:“大约在5月份,有两个人,一高一矮,找到修造厂。我拦住他们,问他们找谁?他们说,想打两根撬棍。我说锻工还没来,你们等一等。两人在大门口站了一阵,王师傅来了,我带他们到锻工房,给他们联系上,就回来了。”
马水福没反映出其他情况。
两人再次找锻工王善华,
王善华四川人,也有50岁。他说:“那天马师傅带来两个人,要打撬棍。我问他们打撬棍干什么?他们说拖车上用。我就给他们打了两根。一根80多公分,另一根更短些。”
单笑夏问:“六棱钢是他们带来的,还是厂里的?”
王善华说:“材料是马师傅帮他们找的,我为他们做加工。撬棍打好后,他们付给马师傅15元,付给我10元。”
单笑夏问:“你以前见过这两个人吗?”
王善华说,“没见过。马师傅也不认识他们,那两人不是148团的,骑摩托车来这儿干加工活。”
打撬棍的锻工找到了,打制过程也调查清楚,结果却令人失望。他们反映的情况我们大都已经知道,有所推进的只是:一、打撬杠的时间在5月份,他们在石河子活动的时间又可推前一个月;二、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