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灾体的持续摸索。”>
“高级介灾体成本较高,制造流程耗时耗力,高级轮工们也非常谨慎,现有方向主要是更快更强壮的提升。”>
“您通过将介灾体变成一种临死时会将体内大量收缩聚集的附肢喷射,这的确是一个理论上非常可行的方案。如果您同意,我将立即对内进行推广……”>
陆尧经过一番沟通才搞明白了原委。>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考察站谨慎小心的风格因素,也有高级轮工人数少,高级原料珍贵,试错次数还不多的原因,与拓海也有一定关联。>
电振星拥有强大的信号能力。在信号层面,它们几乎是无所不能。>
它们去解析,去组合,去梳理正确的信号逻辑,但也暴露出一个弱点。>
那就是电振星抗拒犯错。>
它们判断出一个极大概率错误方向,就不会再尝试。>
这是电振星结构使然。>
它们是杰出的探索者、解析者、支撑者和维序者,却不是优秀的创造者。>
就像双尾来到介灾地,采用的也是最不犯错的路径,疯狂制造介灾体来获得介灾地的反馈,这依旧是处于正常轨道内。>
拓海亦然。>
反而是白骑士及时响应和解决的特性,反而能打开局面。>
尧族小人们却不怕犯错,因为新事物总是从不断失败和犯错中摸索出来的。>
不肯犯错就难以找到全新的路径。>
陆尧心里庆幸。>
还好自己过来了,否则可能都没有发现这一点。>
他当即让拓海调整了方向,哪怕在加工密集的介灾地,也是要鼓励创新才能获得更多收益。>
经过反复尝试确认,4自爆鱼介灾体效果很好,很多时候能1换1干掉一头灾变种,获得额外轮齿奖励。>
后来慢慢灾变种也适应和聪明了起来,杀伤效率也降了下来,但也保持在3换1到4换1之间,收益同样非常可观。>
于是这开始作为常规项目,开始在轮工们之中正式开始逐步批量生产。>
在此基础上,陆尧通过拓海宣布,所有轮工都可以进行创造属于自己风格和类型的介灾体。如果效果好不仅会进行推广,还会获得包括轮齿和海贝的双重奖励。>
任何介灾体都会被灾变种逐渐熟悉,吃了一波早期红利后,后面杀伤效率就会逐步下降,甚至难以产生效果。>
所以持续创新就变成了一条获取后续收益的必经之路,尧族轮工的创造热情也由此而高涨起来。>
……>
陆尧回过神,将注意力投向矮人的日轮。>
日轮中央是一个双头锤形态的介灾体,两个球形态的巨型锤上缠有一圈圈附肢构成的怪异外骨骼,它的长柄尾部是穗状的附肢尾巴,看起来就像是异形生出来的畸形儿。>
其抽象程度,让陆尧感到自己的想象力还是太保守。>
陆尧怀疑:“它真能飞?”>
矮人拿鲁托脸上露出淡淡笑容:“之前用lv1介灾体试手时,的确失败了很多次,因为我对锤头的设计过于注重爆发力,导致结构失衡。”>
“现在我做出了改良,前半部分双锤结构看似沉重,其实只是一层外壳,真正的杀招在后方。”>
“看到那根平平无奇的把柄了吗?只要那灾变种破坏或撞击导致把柄损坏,里面那些高度纠缠成一体、被挤压的2弹性附肢就会像是崩开的豆子一样乱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