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堂上课。
授完即发下一套卷子让秀才们作答,等秀才们答完即收卷走人,丝毫不拖泥带水。
也算是让新秀才们领会了什么才叫效率。
除了“射”这门课要去射圃中完成外,秀才们甚至都不用离开教室。
一连几天下来,林迎他们也都适应了学宫里的节奏。
其间宋教谕还专门开了一场答疑活动,对四书五经中的五经,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剖析。也算对学子们如何选择“本经”,进行了一下讲解。
眨眼,就到了休沐的时间。
居仁斋内,林迎和艾金良正在收拾衣物和书籍,准备回家。
正式上课后,学宫这边发下了不少书籍作为教材,同时也给了一些辅导用书,比如官方的《钦定四书文》《韵书》《古文观止》《大周辞典》等。尤其这《大周辞典》,厚厚的一本,看上去跟个大号板砖似的,非常有份量。
这要是放在市面上,绝对非常值钱。
此次回家,林迎他们除了带上换洗的衣物,也要带些书回去自习。
“义平兄,这次休沐你真的不回家吗?”
临行前,林迎看到吕秀才端坐在书桌前正在练字,便走上前去问道。
吕秀才笑了笑:“这次休沐我就先不回去了,此番入学,我位列附生末流,若不勤加用功,岂不枉费和你们同房舍了吗?”
“我得趁着闲暇时间,奋力追赶才行!”
林迎闻言,深深看了他一眼,笑道:“义平兄,就以你的态度,我相信来年科试时,你必可有所作为!”
“哈哈,是吗?但愿如此啊!”
“那当然,有志者事竟成!”林迎重重地说道。
既然吕秀才这次休沐不回家,那林迎也就只好跟艾金良、马崇杉、廖清河他们一起回去了。其中马崇杉和廖清河作为佾生,后续是没有课业负担的,因而他们回去之后还来不来县学,完全凭借自己的想法。
此时正值休沐起始,整个县学的生员都是归心似箭,所以整个学宫最热闹的地方,当然是……会馔堂!
大批学子拿着餐盒来到会馔堂,纷纷拿出票据,让会馔堂的膳夫给他们打包饭菜。
林迎先是要了两个大肉包子,和一块拳头般大小的馒头,肉包子是他的早饭,同时回去的路上馒头也可以充当零食,打一打牙祭。
另外他还用票据购买了几道他觉得还不错的肉食,带回去也好让芊芊他们尝尝。
好在打饭的膳夫也知生员们为何打包,因而每个打包餐盒都是装得满满的,让许多家贫的秀才颇为感激,一个劲地向膳夫道谢。
老实讲,膳夫们的善举,也让林迎感受到了县学中充斥着的浓烈人情味。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县学给予膳夫、斋夫的待遇为一年八两多银子。如此优厚待遇,自然换来了他们对学子的真诚相待。
回去的路上,林迎坐在马车里,随着车厢轻微地颠簸,他索性闭上了眼,心中默默将这些日子各科教员传授的内容复现了一遍。
之后又取出《古文观止》赏析起来。
这《古文观止》,乃是大周朝一位大儒择取历朝好文编撰而成的一部著作,全书共六卷,收录了一百三十余篇文章。有点类似后世所学的文言文或者古文,因蕴含先哲们的各种思想,对启迪文章创作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一直为各级学院所推崇。
背书向来是林迎的强项,因而他只是默读了几遍开头的几篇文章,很快就将它们记在了脑海中。之后随着马车晃动,他不断默背,不断消化理解着各篇文章中的思想精髓。
不知不觉,马车进入了大安镇,在将艾金良送到家后,又一路行驶到了林家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