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衣物穿戴起来。
来到院子,看到林父正带着众人在堂屋前忙活着,走近一看才发现,厨房的那张木桌被搬了出来,此时上面铺了张红布,已经放好了祭祀用的祭品和烛台。
俨然是要祭祖的节奏。
看到林迎出来,林父朝他招了招手:“二郎,你出来得正好,这边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待会儿祭祖的时候我烧头香,接着由你来烧次香。”
林迎平静地点了点头,祭祖这事是昨晚大家商量好了的,毕竟自己过了县试,哪怕现在还只是曳白之身,但以县试第二的成绩,料想考个童生回来问题还是不大的。
林父心里高兴,便提议了要祭祖,林迎想了想,也不想扫他的兴。
原本林父还想摆流水席的,但因花费巨大,遭到了林母徐氏的及时制止。好说歹说,最后决定等林迎真的成为童生,再摆这流水席也不迟。
眼看流水席是暂时摆不成了,这祭祖事宜就成了林父心中的头等大事。
这不一大早,他就出门托熟人置办了祭祖所需的物品,回来后就招呼儿子儿媳一起帮忙布置。
自家祭祖,当然没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吉时什么的也不用掐,林父见大家都到齐了,便将烛火点上,然后抽出几支香捏在手中点燃,口中念念有词,说什么孝子贤孙林某某秉承家教,发奋读书,如今获县试第二云云,今特准备仪式,一来告慰先祖,二来准备了些酒席,以飨先祖,请先祖保佑林氏子孙延绵昌盛。
说完还郑重其事地拜了几拜,起身将手中的头香插在炉子上。
之后轮到林迎了,在一家人的注视下,他也学着林父那样一番操作。说来也是奇怪,虽然自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但对于祭祖,林迎打心底里并不反对。
这可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古人讲究敬天法祖,老天爷和自家先祖,是内心深处最不能、也最不应欺瞒与亵渎的存在,同时也是心灵赖以慰藉的所在。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可不能打着简化或者文明的旗号,把它忘了。
林迎祭拜后,林成、林阳也相继上香,好不容易祭祀完,林父又拿出了几个不知从哪弄来的爆竹,点燃后直冲云霄,发出“砰啪”两声清脆的响声。
林父高兴极了,看着爆竹在空中炸裂,咧着嘴在那笑。
林迎回头,恰好看到林父抬着苍老的面孔仰望天空,那虔诚与发自内心的高兴模样,顿时让他心中闪过了无数思绪。
这一刻,他似乎理解了老人,同时也找到了奋斗下去的动力。
久久的沉默。
放完爆竹,本次祭祖也宣告结束了,林父上前将祭祀用的食物收拾好,将馒头、水果、鸡蛋之类的小东西,递给大家分食,而猪头肉之类的大件,则交给林母,用于后续烹饪食用。
众人也帮忙将物品归置原位。
由于花了太多时间,午饭是林母临时做的猪油糯米饭,糯米饭上撒了些小香葱,甚至还有些肉块,辅上香喷喷的锅巴,林迎惊讶地发现,这不起眼的搭配,居然如此美味。
让人回味无穷。
吃完饭,林迎回屋收拾了下书箱,接着便准备带妻子孟芊芊一起,去大安镇拜访孟夫子。
这次登门,一来是向岳父兼恩师告知自己通过县试的消息,二来也为接下来的府试,向他请教。
通过这次县试大考,林迎对自己的水平有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横向对比,但也暴露了他的短处。
短处一则是文采,诚如杜县令所言,他文风老成干练,之于高级的考试,如科试、乡试、会试,自然不算毛病,但文采欠佳,尤其相比本次县案首苏泉川的锦绣文章有着明显差距,也是不争的事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