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书盟 > 仙侠修真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 205.下乡后的艰辛(2/4)

205.下乡后的艰辛(2/4)

有声小说,悠悠书盟在线收听!
,是对农业劳动产品进行分配的刚性制度。

自五十年代末一直执行到七十年代末,直到农村人民公社在历史上消失,这种分配制度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人七劳三”是生产队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分配方法,是分配基本口粮或供给的一种分配制度,即人头占70%,劳动工分占30%。

农村生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地里生产的粮食、棉花、蔬菜,尤其是粮食,除去上交给国家的以及队里留下来年的种子和公共用项,剩余部分分配到各家各户。

全年按人口占七成、劳动占三成进行分配。

打个比方:一百斤粮食,先按人头数分掉七十斤,剩余的三十斤就按照劳动力每天挣得的工分分配。

分钱不是这样,年底分钱是按照工分进行分配,不按照人头分。

也有生产对执行“人六劳四”或“人五劳五”的,国家并没有对这个比例做出硬性的规定。

“人七劳三”的分配制度里面包含着一部分“按劳分配”的成份,更多地是具有平均主义的特征。

生产队里的五保户、困难户、军烈属、病残户,没有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是这一分配制度的受益者。

对于生产队的村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粮食,那些没有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较差的村民,就算不挣工分或者挣的工分少,也能按照人头分配到一部分粮食。

也就避免了这一部分人因为没有劳动能力,而忍受饥饿的折磨。

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主要是老人和孩子,像边文栋这种劳动能力较差的知青也成了政策的受益者。

很多村子不愿意接收知青,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知青的到来抢占了村民的粮食,自然不受欢迎。

越是穷困的山村,对于知青的抵触就越大。

本来生活就已经很困难了,知青还要来抢食吃,村民们自然有意见。

岳家的人大多对于这一分配政策不清楚,边文栋详细的讲了讲。

“那按照这个政策分配粮食的话,你每年能分到多少粮食?”岳文轩关心的问道。

“我现在才去了几个月,具体的数量还说不好。

据我了解,村里的壮劳力,一年到头也就能分到二百斤左右的毛粮。”

说出这个数字来,边文栋的语气非常沉重。

“这也太少了!这怎么能吃得饱?”岳文轩早就已经猜到边文栋的生活一定很艰难,但听到这个数字,还是挺吃惊。

农村有一句话叫做“够不够三百六”,意思就是如果一年到头分配给每人的毛粮能达到三百六十斤,那就基本上够吃了,如果达不到,那就得饿肚子。

边文栋插队的这个小山村,就算壮劳力分得的粮食多一些,也才只有两百斤毛粮,距离能够填饱肚子实在是差的太远。

分配这么一点粮食,也就只能吃个半饱,村子里的所有人都要长时间处于极度的饥饿状态。

王丽英本身就是农村出来的,对农村的生活有多么艰苦深有体会,想到边文栋要吃这么多苦,再想到远在兵团的两个女儿,心里的触动更大,更加觉得边文栋这个孩子吃了大苦。

她忍不住问道:“那边的条件这么艰苦,这几个月你是怎么过来的?”

“就是慢慢熬呗。一开始肯定不适应,每天都要饿肚子,干活都没劲。

不要看我们那个小山村平均耕地很少,但每天要干的农活反而更累。

地越少就越得伺候好,要想把山坡地种好,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