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吃饱饭,结果给了个腰带,让你勒紧裤腰带……>
这算什么事?>
徐钦在最后总结,这个朝贡贸易,朝廷损失了钱财,老百姓受了苦,官吏没得到实惠……总结起来,就是三输。>
但偏偏这么个坑人的玩意,还绵延不断,乐此不疲。>
真不知道朝廷上下,有识之士,到底在想什么?>
朱高燧是真的把报纸玩明白了,他第一天发出新科探花郎的观政大作……首先放出了上部。>
这篇文章一出,立即就有人批评徐钦,说他不懂礼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毫无上国气象,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朱高燧毫不客气将这些骂徐钦的文章,跟中篇一起发了出来。>
这下子乐子就来了。>
你们骂徐钦,徐钦又是替老百姓说话,难不成你们就眼睁睁看着宁波、泉州、福州、广州等地的百姓受苦不成?>
到底是你们的面子重要,还是老百姓的生计更重要?>
而且徐钦还发现了,为了运输土产,征调民夫,有时候连妇人都不能幸免。衙役官差在旁边看着,还用鞭子抽打大明的百姓。>
而那些外藩使团,也眼睁睁瞧着。>
瞧着大明虐打自己的百姓!>
试问连自己的百姓都不在乎,还怎么让外人敬畏大明?>
那些外藩使者回去,会不会告诉他们国内,随便动手,打杀大明的子民,抓过来当奴隶,反正大明朝廷都不管,咱们也不用客气。>
这篇发出去,那些骂徐钦的人,立刻改变了口径,不能继续骂了,赶快换个思路。>
他们开始抨击地方官吏,说他们调度不好,安排不周到,扰民害民,需要严惩不贷。>
到了第三天,文章最后篇也出来了。>
让你们骂百官,瞧瞧百官在这事情上,得到了什么好处吗?>
国库了存了一大堆的胡椒,朝廷开支紧张的时候,还拿胡椒抵了俸禄,百官也是叫苦不迭。>
好家伙,直接好家伙!>
原来连官吏都是受害者。>
这种三输的国策,到底是哪个大聪明搞出来的?>
前两天还在骂徐钦的人,等看完了这篇文章,也无言以对了。>
咱们抛开事实不讲,就没有人犯错吗?>
等到第四天,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到了礼部,我们需要一个解释!>
这么祸国殃民的玩意,朝廷为什么还在坚持?>
莫非说礼部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好处?>
彻查礼部,揪出误国误民的贪官污吏,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恭喜啊,一篇文章,就让礼部陷入了被动。不愧是我的堂兄,只是比起我刚刚入仕,拿下两部尚书差了一点点而已。”徐景昌哈哈笑道。>
徐钦可没有他的厚脸皮,相反,他提心吊胆。>
“陛下降旨,让我入宫对质。”>
徐景昌笑道:“没事,有我跟着,咱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听了这话,徐钦莫名打了个激灵,有底气了。>
真是好兄弟啊!>
正在这时候,侯显过来宣旨,朱棣叫他们兄弟俩。>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