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士奇也道:“定国公,如果只是为了济困扶危的名声,我以为不该冒险。”>
黄淮和胡广也相继发言,内容大同小异。>
徐景昌充分领教了什么叫屁股决定脑袋,六部尚书的椅子,就是有神奇的魔力,谁坐上了,都会被迅速同化。>
不过好在徐景昌早有盘算。>
“我非常赞同你们的看法,我大明绝对不是好战的国家,也不能白白浪费国帑民财……但是话又说回来,咱们也不能真的见死不救,无动于衷。因此我提议,要对奥斯曼进行制裁。”>
“制裁?”>
“对,就是从道义上,进行禁运!我们不能和奥斯曼做生意,不能给他们提供利润,帮他们去灭掉一个古老的文明,这绝对不行!大明要站在道义的高度,去看待这件事情。”>
在这一刻,徐景昌仿佛被圣光笼罩了似的,连说话声音都变得神圣起来。>
“鉴于奥斯曼国破坏和平,恃强凌弱,贪得无厌,大明朝决定暂停和他们的贸易,并且晓谕所有商人,从道义上,暂停贸易。不能因为贪图一点钱财小利,就忽视了是非对错!”>
这话说得,属实无可挑剔。>
只是杨荣、胡俨、杨士奇,这几位都太清楚徐景昌的为人,指望着他能坚守道义,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徐景昌就道:“为了更进一步,打击奥斯曼的气焰,我决定,拿出五十万两,作为奖金,鼓励商贾,寻找新的航路,绕开奥斯曼的控制,将我们的商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
果然,徐景昌图穷匕见了,这哪是救东罗马啊,分明是要开辟新航路。>
徐景昌又道:“要航行更远,就要有更好的船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拿出五十万两,奖励开发新的海船。”>
“再有,海上征战,需要新的武器,同样拿出五十万两,奖励武器开发,凡是发明出相应成果的人员,都能得到重赏!”>
三条命令,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相比起不远万里,出兵救拂林国,这么花钱,还是更加合理些。>
几位尚书互相看了看,赶快答应吧,不然就真的要出兵了。>
随后徐景昌就说道:“诸位,这次制裁是道义上的,也不是完全不行,奥斯曼要是仰慕上国物产,还是有办法的。”>
几位尚书一起点头,“我们明白……得加钱!”>
网>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