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黎新叶之前不是鼓励自己试一试吗?
苏亦自然也要试一试。
十一月二十号截止参赛,那么对于苏亦来说,可以构思文章的时间已经还没有多少天了。
因此,得知他真要参赛的时候,黎新叶反而有些担心了。
因为太短了。
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想要写出一篇质量上乘的文章,并不容易。
对于苏亦来说,两周的时间,写一篇文章,对于他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然而,困难的事情,不知道写个啥。
新概念作文大赛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参赛,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限制内容,只要写一篇五千字内的文章,就可以投稿。
写啥都行。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命题就是最大的命题。
有时候,选择太多,反而没有选择。
然而,新概念作文大赛真的没有限制吗?
不见得。
这玩意的仔细研究,也是有套路的。
至少写一个武侠或者一个科幻投稿,这玩意肯定是拿不到一等奖的。
也不多,这玩意是作文大赛,不是大赛,它不限制文体,写啥都行,但散文为佳。而且还是偏向现实主义题材,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者说是是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
还需要弘扬真善美。
不然黑暗向的故事,一来就被毙掉。
评委的口味,也要研究。
一帮作家或者说一帮中文系教授,他们的文学审美肯定也是趋同点的。
当然,这玩意不是杂志稿件,有固定栏目,想要研究它的风格也不容易,却也不是无迹可寻,实在不知道写个啥,那以往发行的获奖作品集看观摩借鉴,肯定是没有错的。
成长故事有人写,情感故事有人写,就连虚拟世界也有人写。
并非就一定要写真人真事,也可以虚拟一个世界去构建自己的故事,这些也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后者比较冒险就是了。
苏亦把找到的以前八届大赛作品集拿过来翻看一遍过后,也毫无头绪。
直到一天晚上,在茶言茶语自习,黎新叶开始给他建议,苏亦开始敲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当时,黎新叶问他,“你擅长什么?”
这话,还真把苏亦给问倒了,非要说他擅长什么,那么给出的回答就是什么都不擅长。
他也确实啥也不擅长。
啥都能够写,但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并没有专攻一个类型的文体。
见到苏亦还在摇头,黎新叶换一个提问方式,“你现在最擅长写什么故事。”
苏亦试着说,“情感故事?”
这话一出来,他就笑了。
可不,他这几个月以后,除了正儿八经撰写红树林调查报告,以及考试作文之外,写的最多的就是情感故事。
而且还是校园情感故事。
黎新叶也笑,“既然都知道自己擅长写情感故事,为什么不从这个方面入手呢。”
苏亦摇头,“以前写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很少代入自己,就算代入了,也是虚构的,当不得真,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关于情感故事风格又大多数是以作者的视角去写的,我不行。”
黎新叶哭笑不得,“不要逗我,你不行谁行,这些获奖作文我也不是没有看多,她们的成长故事所写的内容都比较青涩,但胜在文笔好,而情感故事则比较稚嫩,跟你的文章没法比较,这个方面,你可以写的实在是太多了,就算你不愿意写自己的故事,那么虚构一个故事,用第一人称视角“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