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公出来见他:“是殿下有什么交代?”>
郭公公眼观鼻、鼻观心:“冯内侍被带走了,殿下想再往东宫添几个人手。殿下还提了去探望辅国公。”>
曹公公眼皮一抬:“殿下是这么说的?”>
郭公公颔首。>
示意他等着,曹公公进去里头,与圣上说了一番。>
圣上揉了揉眉心,端起茶盏饮了一口。>
昨夜操心、几乎没有歇觉,今日又是大事压在心头,格外疲惫下,不得不备了浓茶。>
再好的茶叶也禁不住这么糟蹋,入口厚重得发苦,回味也没有什么甘。>
“添人手也行,让他自己拟个名册出来,再看着挑。”>
“他要去看徐简就去,你等下再去见林玙,让他跟徐简打个底。”>
“你告诉郭内侍,朕下午又见林玙又见三公,御前阴云密布,让邵儿再琢磨琢磨。”>
曹公公悄悄看了圣上一眼,心里一声叹息。>
圣上拿定主意的事,谁也劝不动的。>
挑人,再不是挑懂事的,而是挑别有用心的。>
与辅国公打个底,让他多多少少透露点有的没的,叫殿下思量、猜度。>
让殿下在未知里琢磨,最终便是引向一个“有理有据”的废太子。>
一步步安排好,走在这路上的是不知所措的殿下,可最心痛的无疑是牵着殿下的手往前走的圣上。>
只能盼着,长痛不如短痛。>
殿下经此磨砺,能迅速成长起来,才不算辜负了圣上的一片良苦用心。>
曹公公应下,退出来仔细交代郭公公。>
前两条,郭公公其实没听出什么端倪来,可最后一条,他顷刻间就明白为何“山雨欲来”了。>
“曹公公,”郭公公舔了舔发干的嘴唇,“这……围场遇险,也非殿下本意。”>
说完,想到那冯内侍,他便压着声小心问:“真是那王六年一伙的?”>
“不然呢?”曹公公哼笑,“不然能把圣上气成那样?”>
郭公公讪讪:“那也不是殿下……”>
“识人不清,”曹公公打断了郭公公的话,“圣上气这个呢。”>
郭公公不再多言,闷头赶回东宫。>
李邵没睡安稳,反倒觉得头痛,脑子里似乎有根筋一抽一抽地跳,跳得他眉宇紧皱。>
听郭公公说完话,李邵瞥了他一眼:“你动作倒挺快。”>
这是夸赞吗?>
显然不是。>
郭公公左耳进、右耳出,只当听不懂李邵的讥讽:“您挑好新人前,还是得有人跟着您。”>
“随便吧,我明日去看看徐简,”李邵说完,又问,“父皇召诚意伯与三公做什么?商量怎么撕开冯内侍的嘴?”>
郭公公硬着头皮道:“对方一次又一次算计您,这就是在挑衅圣上,圣上肯定不能坐视不管。”>
李邵便没有再问。>
入夜后,风雪又起。>
郭公公没敢睡沉,差不多隔两刻钟就起来看一下李邵的状况,就怕他再起热。>
好在这一夜还算安稳,没有出状况。>
李邵歇了一天,重新上朝。>
圣上只问他身体,再没说其他。>
李邵跟着迈进金銮殿,坐在了小御座上。>
昨日他虽没有来,但葛御史到东宫里骂了一遍,李邵自认为挨过一顿了、今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