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两三成。
实际上在江南十亩地大约要向官府缴纳十一两左右的税赋,这比他一亩地一两银子的税赋还要高。
要是一亩地百姓只有一两银子的收入的话,那些江南的百姓,岂不是都要饿死?
好吧,虽然那是清朝的资料,现如今是大夏朝,但也不应该相差如此之大才对。
想到此处,贾环不由问道:“王家主,这不对吧,我怎么听说江南的税赋一亩地便高达一两银子?”
“若百姓一亩田只能收入一两银子的话,那江南的百姓岂不是要饿死?”
听到贾环的质疑,王家主忙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啊,江南地带,实是一年两熟的。并且他们耕作要更精细,亩收本比北方要多的。”
“并且他们不光种植水稻,同时还种桑麻等作物,因此,他们一亩田一年能收入二三两银子。绝非我们北地可比。”
“如今我北地一年一熟,一亩地一年也就收入一两银子上下。大人若是不信的话,只管去打听,若我有半分虚言,任凭大人处置。”
如今北地还是一年一熟吗?
贾环记得,好像在明朝后期,随着夏播大豆的推广,华北地区便开始两年三熟的耕种方式。
看样子,在大夏两年三熟的耕种方式,竟然并没有推广开来。
看样子,这平安县百姓的亩收入,怕也只有一两银子上下。
若不是这位王家主提点,自己差点就要酿成大祸。
可见,一县之父母官官职虽微,然则也关联到数万百姓的民生。
自己一个疏忽大意,可能就会导致数万百姓挨饿受冻。
想到此处,贾环不由站起身来,向王家主深深一揖道:“多谢王家主提醒,本官险些酿成大错。”
王家主忙起身回礼不已,并且连道不敢,惶恐不已。
贾环和颜悦色地请王家主坐下说话。
沉吟片刻之后,贾环不由问道:“诸位,本官准备将一亩之税收定为二百文钱如何?”
一亩地,二百文钱,是十税二,这个抽成,其实也已经很高了。
在许多朝代的农税都是十税一,两汉时代甚至有过三十税一的比例。
大多数朝代都超过十税一。
看起来贾环提出的十税二是极重的税赋,但是别忘了历朝历代收取的不仅仅只有农税而已。
他们还会大量收取其他的苛捐杂税。
而大夏之新法,所有税赋,全部都融合在农税中。
因此,十税二的比例,实际上并不高,甚至可说是极低的一个比例了。
其他家主听到这个比例之后,连连点头,并且称赞贾环爱民如子。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