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就等着他们来了!』>
……>
……>
河东究竟是谁的?>
范先觉得河东应该是他的。>
他的祖先就居住在这里,而不管是斐潜还是什么张湜,都是外来人。>
外地人竟然骑到了本地人头上?>
本地人对于外地人的『仇恨』,其实更多的来自于利益的冲突。>
就像是范先最开始的时候,也曾经一度欢迎斐潜的,而现在他却变得非常厌恶斐潜,其厌恶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斐潜的各种新的制度。>
非常厌恶。>
田政是断了他的财路,而巡检则是捅了他的后腰。>
因为自从有了这些巡检之后,那些刁民就渐渐的不再惧怕他了,也不再听他的话了。>
刁民虽然刁,但是大多数都是愚蠢的,即便是偶尔有个别精明的,也搞不清楚复杂的算赋和律法,只能是听范先给他们进行解释,所以最终都是范先能够从中获利。>
举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来说,上头有拨款给百姓减免什么,有什么福利的时候,刁民懂得是原本应该如何么?大户会在其中加入一些似似而非的流程,比如让刁民证明他爹是他爹,他娘是他娘,他孩子是他孩子,他自己是他自己,然后要求让刁民自己去这里签个字,哪里去盖个章,就算是什么都办好了,然后最后还要备个档案,等个三五天,一两个月,半年一年才能领钱财,而且还是要刁民自己再跑一趟……>
如此一来,刁民就会自己琢磨着三瓜两枣不值得跑那么多趟,于是干脆就不领了。而越是不去领这些原本应有的福利和减免,便是越发的得了范先的心意,毕竟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更不用说赋税口算,在财物之间的换算,一进一出之利差……>
巡检来了之后,这些财路就断了。>
若是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这财路原本就算是多出来的,朝堂之上也不可能天天有福利,年年有减免。收税的权柄也不可能分润给所有的大户。>
而另外的一条财路也断了,才让范先撕心裂肺一般的痛苦。>
大汉原本有很多隐户,寄户。>
这个问题不是在光武之后才有,而是出现得很早,至少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是大规模的存在了。>
历史上,文官若是说起武将来,鄙夷的链条当中必然有吃空饷喝兵血云云,似乎不这么说就不能体现出文官的清贵之处,但是实际上文官可能确实是没有多少机会吃空饷喝兵血,但是文官却可以年年岁岁的吃隐户喝民血,甚至比武将吃得还多,喝得还狠!>
这些文官还喜欢戴手套,范先就曾经是一双手套。不论那一个文官上来都插进去,搅一搅,爽了之后抽身就走,然后将范先丢下来……>
汉武帝之时,和匈奴作战,最后导致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这一句话的前半句是真的,毕竟当时朝廷的文官还不像是后世的封建官僚,满卷的荒唐言就没一点真话,但是后半句是假的。>
实际上汉武帝末年,比起武帝初年之时,人口减少程度大概只有400万,既和匈奴年年作战,人口总数从三千六百万下降到了三千二百万。而所谓『户口减半』又是从何说起呢?其实很简单,总人口并没有下降这么多,但是总赋税却下降了一半!>
人口实际上没有减半,但是赋税却只有原来的一半,那么这些赋税会到哪里去了?>
就像是后世封建王朝每逢灾年,都是地方盛宴!>
直至光头强时期,也没有什么改变。前线吃紧,后面紧吃,谁都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