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箭雨掠过寨栅上头。站在寨墙上企图射击的曹军兵卒顿时仰天便倒,从寨栅上面直落下来。>
『别和他们对射!』曹震大喝道,『去将那些工匠劳力聚集起来!>
他带的人不多,所以消耗战他也耗不起。曹震就没有想过要像是一只丧家之犬一样逃亡,而是要带着功勋回去!北屈营地的图纸秘卷,再加上叛徒司马氏的人头,就足以让曹震在二代衙内的行列里压旁人一头!>
若是贪生,他就不会来北屈!>
若是怕死,他就不会上战场!>
既然生死都无所谓,为什么不能搏一个大的?>
况且如果击败了司马一军,也可以获取一些战马,撤离的时候也会更加的从容。>
曹震大声喝道:『曹某在此立誓,此战与诸位同生共死,不离不弃!活则共享荣华富贵!死亦有家父抚恤诸位家小!』>
『愿与少将军死战!』>
曹军兵卒也是纷纷回应,一时之间战意腾沸。>
曹震临阵不乱,司马懿……嗯,司马懿也是让司马孚去身先士卒……>
司马懿虽然还谈不上『老贼』二字,但是『小贼』多少还是有一点的,怎么可能轻易就领兵冲阵?>
准备领兵进攻的是司马孚。>
司马懿则是领着其他骑兵,在外一圈游弋,一方面作为支援,另外一方面也为了防止曹震趁乱逃跑。经过了在北域一段时间的骑术锻炼,司马懿对于马战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只要曹震逃跑,司马懿定然可以从容追上,砍下其项上人头!>
让司马孚领军作战,进攻营寨,不是司马懿要坑害司马孚,而是对于司马孚来说,统军经验实在是太少了一些,像是当下这样的锻炼机会自然极佳,总不能说真的等到大战的时候再临时抱佛脚罢?>
就在司马孚让人清理了一条通道,准备冲进营寨之中的时候,营寨大门忽然打开,旋即里面响起了纷乱的声音,那些在营寨之中的劳力和工匠,被驱赶着,如同大河溃堤一般,一下涌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懿微微皱眉。>
又是这种战术……>
司马懿非常厌恶这种战法,但是又不得不承认,这种战术确实有用。>
虽然说营地之内大部分的工匠都安家在北屈县城之中,但是营地之内也存有一些值守的工匠,以及常备的普通劳力,现在则是被曹军驱赶而出。>
至于为什么这些工匠和劳力不反抗么……>
很多人喜欢骂这些工匠劳力等没有血性,宁为牛羊也不懂得反抗,但是实际上这是华夏统治阶级有意这么培养和筛选的……>
从汉代开始,对于个人英雄的阉割就逐步推行了。从春秋战国的强调个人的武勇和能力,变成了全面推崇忠孝了,再到强调家庭和宗族的利益,都是为了尽可能的消除个人主义,而提倡以宗族,乡村,地区,国家的集体主义,这也就成为了华夏之后封建王朝的一个不宣称于外的统御规则。>
这个规则的诞生,有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环境影响,也有政治层面的权衡考量,以至于到了华夏封建王朝的后期,越往后,民众的血性就越弱,虽然说官府会在表面上说是什么鼓励见义勇为,但是实际上真的有平民百姓阻止了衙内行凶试试看?>
别说无权无势平民百姓了,就算是有权柄的官吏,都不推崇见义勇为了。>
豹子头林冲有话说……>
在华夏随后大多数封建王朝之中,对于平民百姓的要求都是统一的。吃苦耐劳又听话,就是好百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