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双双下降,不是么?>
虽然说钟繇现在不太缺乏书法上的名声了,但是他缺少类似于袁侃这样的在野人士的推崇,毕竟既然进了朝堂,有谁不想要再往上走一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算只是担任一任,这退休待遇也是不一样的好伐?拿国家的钱财,给自己退休养老的生活添砖加瓦,还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事情么?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钟繇就必须要团结更为广泛的『群众』。>
而对于袁侃来说,他也必须有一个了解上层信息的窗口。>
在两人分宾主坐下之后,闲扯寒暄了一段时间之后,袁侃就借着请钟繇指点书法的名头,将手中一卷书法递送了上去。>
钟繇展开一看,顿时就眯起了眼。>
书卷很简单,就只有八个大字,『靡不有初鲜可有终』。>
钟繇笑眯眯的说道:『公然此字,虬笔螭划,可谓得之矣!』>
袁侃神情一肃,拱手而道:『还请钟公不吝赐教。』>
『好说,好说,不敢言赐教,与公然小友互勉就是……』钟繇依旧是笑眯眯的说道,『书法之道,首要便是筋骨……公然此字,筋骨已备,假以时日,必成大家啊……』>
『假以时日?』袁侃低声重复了一句,然后说道,『可惜侃终日奔波,鲜有时日练习啊……』>
钟繇点了点头,『书法乃水磨工夫,唯有恒心一力,方可水到渠成。』>
袁侃目光闪动。>
钟繇微微捻须。>
钟繇很是欣赏袁侃,因此也释放出了善意,让人取了些书法孤本送给袁侃,甚至还送了一些笔墨砚台等物品,让仆人捧着一直送到了袁侃在许县的临时住所之中。>
如此行为,自然是很多人都看见了。>
表面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书法前辈鼓励后进,钟繇爱才之心溢于言表,但是实际上若是按照后世的说法,袁侃就是一个政治掮客。>
这样的政治掮客不仅是出现在大汉,也会出现在随后的封建王朝之中,很多都是前任官员的亲戚,或者是某个大族的旁支,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关系,串联沟通。这样一来政治双方可以不用直接见面,又可以交换意见,出了问题什么的,就将政治掮客甩出来背锅,其背后的人当然什么都好。>
袁侃之父袁涣,原本就有这么一点政治掮客的意思,如今袁侃更是子承父业,将人脉经营得遍布冀豫两州,在各项利益纠葛之间如鱼得水,也多多少少算是一号人物。>
在袁侃回到了住所之后,便是当着钟繇的仆人,大方的和住在驿馆的其他人展示了一下他从钟繇那边得到的孤本和笔墨等物,再三的称赞了一下钟繇在书法方面的造诣,表示自己还要更加努力云云……>
等驿馆众人一一散去,袁侃才将房门一关,然后到了房屋后院,静静坐着,紧锁眉头,不言不语,等过了片刻之后,才听到在后院围墙那边传来的嗒嗒的敲击声。>
袁侃站起身来,走了过去,到了围墙之下,咳嗽了一声。>
『如何?』围墙另一边传来了低低的问话声。>
袁侃想了想,说道,『某以「靡不有初鲜可有终」之句相试,钟……咳咳,其言止于虬螭是也,尚不可得之……』>
『虬螭啊……』围墙那一头的人感慨了一声,『尚不为足备之?』>
『嗯……其又言需互勉……』袁侃说道,『多半是此意也。如今朝中暗潮涌动,成与不成全在气运。』>
至于虬螭说的是谁,或是什么事情,这就要见仁见智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