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八大山人则是严整而能放。
再往下推,那就是稍后清初时期的“杨州八怪”,他们对于朱耷的作品比较熟悉,风格受其熏陶,当然,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无不受到八大山人的影响和熏陶,但这就跟当下的作品不可能有年代上的关系了。
扬|州八怪。
首当其冲的乃是郑燮,也就是后人景仰的画竹先生,郑板桥。他少年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作官前后,均居扬|州,&ns;以书画营生。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的他未成名之前,便工于模仿前人之画。
从这上边看,郑板桥十分有可能做过这样的一幅画,和他同期的另外扬州七怪,也都有这样的可能性。
他们的作画前期未形成自己风格前,均受到了八大山人画作的影响,这个作品他们同样都有能力作出。可郑板桥系公元1693年生人,与朱耷大师相差也不足百年。
若考察年代,这幅作品还是有所出入,而其他六位扬|州八怪和郑板桥生卒接近,只是有一位在扬|州八怪中较为年轻,他就是公元1733年生人的罗聘。
他祖籍安|徽歙|县,后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
为金农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历,但其间更多以临摹名家之画,卖画为生。
他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尤其花鸟山水,极近八大山人之风,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
要知道,八大山人的文人画,在墨运用上做到了削尽冗繁,反朴归真。一点一划,旨在摅其心意,是惨淡经营所得,而罗聘长期游历的生活,怀才不遇的经历,恰恰能够表现出来那种墨清脱,简约疏宕之感。
而罗聘晚八大山人一百多年,这在时间上更加吻合了。
王天无不想到了这幅画乃是罗聘大师的作品,罗聘大师王天知道的是他有一幅传世的鬼图。
《鬼图卷》是他的存世名作,他以夸张法描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鬼图卷》共8幅,以鬼为题材,被当今研究漫画史的人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漫画之一。
这也使得他成为后世十分推崇的一位扬|州八怪之一,仅仅落于郑板桥之后。
罗聘大师的画作传世也不多,鬼图之外的作品更加少见,所以这一幅作品尽管不是八大山人的作品,但是他仍旧是扬|州八怪的作品,价值并未削减多少。
却可能因为个人的喜好,价值不减倒增。
王天的感觉很奇妙了,为什么对于这一幅作品如此关注,一方面,王天作为鉴赏家,定要给所鉴作品一个正确的断代和品鉴,二来,更关键的在于王天跟本次文物交流大会的至宝有着莫大的关联。
本届交流大会的重宝将要以市价一半的价值为自己收入,如果收到的是一件仿品,或者艺术成就没有那么高,自己当然算是吃药了。
说是时间很短暂,但是鉴赏的确还是耗费了一点时间,后边的鉴赏大师们也都一一观摩了这一件大师的艺术品。
&ns;&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