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院中,吴明擦掉了本不存在的眼泪。>
在曹肃把臂安抚中,坐在了位置上。>
很快,便有几个军士给吴明送上热茶。>
随后曹肃又把自己深色衣袍拿来,准备给吴明披上。>
吴明感动道:“大人,不至于。”>
“这是夏天啊.......”>
曹肃笑道:“吴兄,如此,你就做了我军中参事。”>
“正好我军打入沧江城,你可有什么计策教我?”>
吴明以前是做后勤参事的,后来和曹肃出去埋伏了一波万平军后,便被提拔到前军参事的位置上。>
之后又被刘闯等人裹挟,逐渐转型为一名优秀的谋士。>
这年头,武将好寻,谋士难求。>
尤其是像吴明这样读过书,还有过功名的谋士,就更加难得。>
吴明熟知鹿山战事,听到曹肃的考教,微微思索,便立马在心中有了一策,但他生性谨慎,先试探着问道:“大人可是想问如何破了鹿山之局?”>
曹肃摇头道:“鹿山战局太大了,自有右将军统管,魏军师谋划,我只管我眼前之局。”>
“眼下我军进驻沧江城,进可直插鹿山战场,退可把守沧江要道。”>
“但沧江毕竟只是支流,在鹿山战局中的地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有些边缘,要不然刘闯也不敢这么轻易的就放弃沧江城。”>
曹肃只管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甚至可以说,他只管他自己。>
但他不好和手底下的新谋士说的那么明白,关键还得要看他自己的领悟。>
吴明目光一闪,似乎抓到了曹肃的点。>
他继续试探着说道:“那么大人是想说,如何率军获取更大的战功吗?”>
曹肃干咳一声,纠正了他:“吴参事,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不要胡乱猜测,一切都需要以大局为重。”>
曹肃又笑道:“我听闻,你以前读过《卜羊传》?”>
《卜羊传》是上古高人所著的典籍,起初是口说流传的故事,大约三四千年时的古朝,传至卜羊公后人卜羊乾,与其子一同整理修订,才形成完整的《卜羊传》典籍。>
所传古时乃三世之说,分别为“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
一一映照今日,仍有诸多借鉴和启发。>
吴明是读书人了,读过许多的经书,曹肃单独点到了这一本,这让他微微吃惊,点头中,暗自揣摩曹肃之意。>
吴明缓声道:“大人的意思是.......要像《卜羊传》中说的那样,‘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吗?”>
曹肃淡淡的“嗯”了一声,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吴明仿佛一下子就被曹肃点开了话匣子,略显兴奋道:“大人真是天才啊!”>
“万平军不过乌合之众,纵使神宫将军道法巍然,也终究逃不掉一个‘贼’字,若能择精锐破贼首,则敌军不战自溃。”>
曹肃:???>
曹肃顿了顿后,开口问道:“你在万平军中多日,可曾了解鹿山万平军的军防布置?”>
鹿山万平军总兵力恐怕要将近四十万人。>
这么庞大的军队数量,显然不会只驻扎在一个地方,其中还分为“前中后”三军,后军驻扎要道,前军攻打鹿山,中军则会分离一些偏师,攻取鹿山地界的重要据点。>
吴明点点头,道:“略懂一些。”>
“整个鹿山的万平军,共由神宫将军一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