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张应京恭祝陛下圣安!”>
张应京见朱元璋发现了他,缓步走了过来,稽首问安。>
朱元璋闻言,这才想起一月前周后见崇祯心思不宁,特意请了张应京进宫作法。>
当时崇祯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还曾出宫迎接张应京。>
只是张应京的斋醮并没有帮他扭转战局,反倒是在斋醮期间,叛军又接连攻陷山西各地,威逼京城。>
崇祯失望之下,便也不再理睬他。>
倒是周后一直对张应京礼遇有加,几次亲临斋坛,很是虔诚。>
朱元璋理清记忆后,知张应京只是一般的江湖术士,并非如周颠那般身负神通,已生轻慢之心。>
又因他刚才偷窥自己,而且举止傲慢,并未将皇家威严放在心上,便板着脸冷声喝道:“道长你不再宫中打醮,为国祈福,私自出宫所为何事?”>
张应京好似并未察觉朱元璋的不满,一边捋着拂尘,一边笑道:“老道本是在宫中打醮,只因昨日正午宫中龙威大盛,老道担心天神惊了龙威,影响了我大明国运。”>
“故将此事禀告了皇后娘娘,得娘娘恩准,老道才停了斋醮事宜,离宫暂避。”>
他说罢,又一脸笑容地看着朱元璋,好似在确认什么。>
朱元璋闻言,心中一惊。>
要知道他正是昨日正午从崇祯的身体里醒来,而张应京也说正午时分宫内出现了龙威,这到底是巧合,还是说张应京真的觉察到了?>
想到这,朱元璋收敛怒容,道:“依道长之见,宫中龙威大盛是好事还是坏事?”>
张应京沉吟了一会,看向朱元璋道:“龙威大盛本是好事,只是如今京城被围,好似金龙被缚,需得温养龙性,待得龙气稳固,解去枷锁,才能龙腾四海,天下太平。”>
朱元璋闻言,眼前顿时一亮,不禁朝前走了半步,道:“张真人可有去缚解枷之法?”>
张应京又看了一眼朱元璋,沉声道:“老道这里倒是有一妙招,可令叛军不战自溃,就怕陛下不敢用!”>
朱元璋盯着张应京的眼睛,道:“张真人有何妙法,不妨说出来参详参详。”>
张应京见朱元璋虽在求法,却神态自若,好似成竹在胸,并不像之前那般彷徨无助,乱投医之态,心中也是一紧。>
他定了定心神,道:“老道听闻去岁京城中曾有瘟疫,现今虽已消除,却仍有些病患。若是陛下将这些人带出城,置于叛军之中,相信不出数日,叛军必不战自溃。”>
“叛军一旦溃败,势必逃回陕西,到时也会将瘟疫一同带去,如此一来,陕西的叛军也会因此受损,定然守不住城池。”>
“陛下到时只需派遣军医救治病患,这样不仅可以轻松收回河山,更能博得爱民如子的美誉,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朱元璋听着张应京的话,眉头不由地皱了起来。>
待张应京说完,他的眉头中间已经凸起,好似一座小山丘。>
而张应京在说话时也一直暗中观察,见到朱元璋的变化,他也调整着自己的语速和音调。>
待他吐出最后一个字后,立刻闭上了嘴,不再发一言。>
一时间,两人好似石雕一般,静静地站着。>
只有两人对视的眼神,让人知道他们是活人。>
“陛下若是担心瘟疫难以控制,不妨先在叛军四周的城池施药,这样就可将瘟疫控制在叛军之中。”>
两人对视良久,张应京最终因抗不住朱元璋的眼神,主动开口补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